彭总从抗美援朝战场返回祖国后,由于前线的战事逐渐稳定,加之他刚经历过头部手术,身体尚未恢复到最佳状态,因此主席决定不让他继续回朝鲜指挥作战,而是将他留在北京的中枢部门工作。直到1959年,彭总依旧担任着国防部长一职,并且负责军委日常事务的工作。这个时候,国防部内的其他官员都知道,彭总不仅在军事指挥上展现了非凡的才能和卓越的战绩,而且他的军内威望远远超出所有同僚。因此,很少有人敢在国防部与他对抗,唯独有一个人例外——那就是开国大将黄克诚。
黄克诚曾担任过国防部副部长,在五十年代的国防部大楼内,经常能听到他和彭总为工作问题激烈争辩的声音。即使这些争论声震耳欲聋,其他工作人员也从不敢插手干预,更不敢在私下议论。因为他们清楚:这两位大将每次争论过后,总会和和气气地笑谈,彼此间的关系丝毫未受影响,甚至争吵后心情更加畅快,大家已经习惯了这种情形,视其为一种常态。
展开剩余75%黄克诚和彭总的友谊可以追溯到红军时期。那时,黄克诚是彭总的下属,二人一起在红三军团工作,共同经历了许多艰苦的战斗,逐渐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。黄克诚与朱德、陈赓、邓华等开国将帅一样,都是彭总为数不多的知心朋友。而在开国将领中,黄克诚的性格与彭总最为相似,两人都直率豪爽,做事和说话毫不拐弯,完全不避讳上下级关系。黄克诚甚至敢当面质疑主席的决策,曾当众指出“46年四平保卫战的决策是错误的”。对于这样的直言不讳,主席不仅没有生气,反而选择了沉默。黄克诚为人十分刚直,他在战场上身先士卒,戴着眼镜(因为视力问题严重),始终冲在最前线。这一幕让彭总非常愤怒,甚至发出了严令:以后不准戴眼镜的黄克诚冲锋陷阵。
1958年,黄克诚被任命为总参谋长,某次他到国防部与彭总交流工作时,看到国防部院子里随处可见彭总的墨宝。原来彭总当天上午刚写完了悼念邓萍(原红三军团参谋长)的悼词,还创作了不少言辞激烈的战争诗词。黄克诚看到这一幕后不禁皱起了眉头,心生忧虑。他没有马上去找彭总,而是转身准备离开,临走时还对工作人员大声喊道:“让彭总低调一点,小心惹祸!”黄克诚对彭总的豪情有些忧虑,他知道彭总做事大大咧咧,往往言辞激烈,容易无意中引发麻烦。正如他预料的那样,彭总不久后在庐山会议上写了一封长达三千多字的信,直言不讳地批评大跃进中的问题,与“主旋律”产生了激烈冲突。此举让彭总在随后的大会上遭到前所未有的严厉批判。
当时,黄克诚上山后焦急地找到彭总,责问道:“你这是干什么?有话直接去找主席汇报就行,写信做什么?”黄克诚虽然口气严厉,但他心中充满了对彭总的深深担忧。他知道,彭总虽有巨大战功,但他的言辞过于直白,往往容易招致误解。黄克诚与彭总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一致,他也公开表达了自己对大跃进中一些问题的反对态度,认为经济工作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。后来,黄克诚面对质疑,他毅然表态:“我不是谁的救兵!”他的话语坚定,虽然这也为他带来了麻烦,成为了批判对象之一,甚至在会议中遭到吴法宪等人的无端指责。
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,黄克诚的处境虽然不像彭总那样严峻,但他依然常常被召集参加各种批判会,许多时候他和彭总一起站在台上,违心地承认自己的“右倾错误”。有一次,在寒冷的天气里,黄克诚看到彭总仅穿单衣单鞋,于是关心地走过去问道:“怎么不穿厚一点?”彭总没有回头,只低声说道:“别说话了,别惹麻烦。”这些简短的八个字,成了黄克诚回忆中彭总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,让他深感心酸。虽然话语简单,但那背后的深情与关怀,显露无疑。
1974年,彭总因病去世后,黄克诚经历了一段较为低调的日子,但最终形势逐渐好转,黄克诚被重新赋予了工作和名誉。在晚年,黄克诚回忆说:“彭总去世后,我经常梦见他,仿佛他仍然在我身边工作。”作为中央法纪工作的负责人,黄克诚帮助了许多被冤枉的干部平反,其中就包括了彭总。1978年,彭总的平反最终得以实现,而黄克诚自己则直到那时才获得正式的平反。显然,黄克诚将自己好友的名誉置于了自己的个人利益之上。对于曾经误害过自己的下属吴法宪,黄克诚也表现出了宽广的胸怀,他同意让吴法宪保外就医,与家人团聚。这一举动,充分展现了黄克诚宽容大度的胸怀和非凡的人格魅力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天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